2024暑假-悉尼大学访学心得分享(节选)
--王同学
“去看看世界”,出发前我这样想,现在坐在回国的航班上,回望过去的一个月,我可以坚定的点头,“不虛此行”。
包容,是我在这里学到的第一课。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作为他最著名的城市之一的悉尼,尤不例外。引用我刚在飞机上看完的电影《信条》中的台词,“Try to feel it, not understand it”。当你亲身来到这片土地,你才能感知这里的种种。
自信,是我在这里学到的第二课。出来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也可以做成这么多事情!原来自己那么棒呢!!自信的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就算有,也需要在后天的不断鼓励和肯定中才能保持,我特别特别的感激悉尼大学的两位任课老师,Mark和Audrey,他们一直在鼓励我多说、多做、并且给予我肯定的回应,给我很多的情绪价值。当自己开始变得自信,敢于沟通后,自己的英文反而越来越好,从而又变得更加自信,一个特别好的良性循环。
创新性思考,是我在这里学到的第三课。多么重要的能力!其实自己一直都有,但一直以来总被各种繁琐的流程和外界的否定,导致自己在此方面的能力愈发消极退化!!这一次,我要坚定自己的想法。生活不止有一条路,自己是唯一的答案。不要因为四年前高考志愿自己选择的专业,就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定格在一条路上。人不应该给自己设限,谁说医生就不可以同时是一名音乐家、一名厨师、一名调酒师、或是一个冒险家?人更不应该给别人设限,在我心中,一个好的教育者应当给予被教育者无条件的充分的支持(当然说这话的同时我好像有在给别人设限、但我没有这个权利),而非尝试把谁塑造成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道路!没有谁的成功可以完美复刻。且抄袭别人的路、活别人所活过的人生,也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多元,而非同质。同质只会被世界遗忘,特殊才值得铭记。
金融理念,是我在这里学到的第四课。澳洲消费很高,普通的一餐折合成人民币也需近百元。许多在国内义乌小商品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澳洲也摇身一变、身价翻倍。从此,我开始悄悄的观察澳大利亚的人们都是做什么谋生,人家都是如何赚钱。
松弛,是我在这里学到的第五课。置身于国内的快节奏,一个人的神经很难真正放松下来。为了达到“松弛感”而刻意去追求,又何尝不是一种舍本逐末。在来到悉尼大学第一周的测试中,我在作文里描述了我对这里人们松弛的惊讶:很难想象居然真的有人可以坐在咖啡桌前,点一杯咖啡,只是享受午后的阳光,而非总在尝试着完成些什么东西。之后教授在边上评价:“I agree not everything needs to mean something”~
自己在这一路上收获了一些特别好的友情,一起有过很多惊奇的际遇。这会是我人生中特别值得铭记和珍惜的一段时光!
--周同学
当我知道飞往澳大利亚的飞机要长达八九个小时的时候,当航班延误了整整八个小时之后,我无比深刻的意识到,这一次的研学对于我来说,一定会是我人生难以忘怀的回忆,而当我踏上回国的旅途,当我再次执笔回忆起这段学习之旅,这个回答再一次掷地有声!
一、学术的殿堂,知识的盛宴
走进悉尼大学的校园,每一栋建筑都仿佛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今日的繁荣。走在悉尼大学的每一个角落,看到每一个陌生人都在对着电脑完成自己的学业,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求知的气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种氛围,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海无涯,勤为舟”的真谛。
课堂上,教授们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生动的授课方式,引领我们探索专业领域的未知边界。仍然记得第一周是由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教师为我们授课,第一天就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土澳”的风土人情、美景,第一次用英文版本打开物理、电容电压等高新技术世界的大门,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物联网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也是各种头脑风暴,联系自己的专业,制作与专业相关的IOT,第一次用纯英进行自我介绍,进行日常的对话与沟通交流;第二周则是由外国友人为我们授课,真真正正的纯英沟通,这一周我们不仅尝试了观看纯英、土澳英语视频做阅读理解,同时也重新学习了英语的时态、语态,老师采用了游戏结合的形式,多种形式结合,让我们边跑边回忆边写,真正让我们在玩中学,同时也让我们更“入乡随俗”,走进澳大利亚的谚语、方言世界,将著名建筑与英文名相对应,也让我们学会写给思念的人写明信片,无论是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还是激发思考的案例分析,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的魅力与严谨。
二、文化的交融,视野的拓展
在这两周的学习中,Linda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在澳大利亚的求学经历,为我们讲解了她是如何走出她自己的困境,从“她们都不想和我说话”到能够邀请一群好友到家中陪她过生日,从不自信、不勇敢到勇敢、自信、明媚,在她流利的口语中我找不出这曾经也难以启齿的一面,我相信,这种蜕变是来自她的不懈努力与敢于改变,直面自己的缺点,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我是一个外向的人,可是我会有英语口语不自信,很怕说错,一次机会,Linda老师给我们分享的Rabbit-proof Fence,并邀请同学做简单读后感的分享,Linda老师觉得我看的认真选择了我回答,我用头脑中最贴切的关键词回答了问题,她肯定了我的回答,并在随后鼓励我,不要害怕讲英语,不要害怕犯错,在她的鼓励下,我能感受到我对英语口语没有那么重的包袱了,更加松弛了!Linda老师还邀请了两位在悉尼大学读博的两位在校学生为我们做演讲,为我们讲解了他们异国他乡的求学之旅以及她们对于她们的学科的态度,在他们轻松又略显紧张的演讲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我被她们的热情所感染,也被她们的专业精神所打动,她们的演讲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她们的专业,更让我明白了热爱与坚持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热爱,是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能够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路出发,一路发现!
三、友谊的桥梁,情感的纽带
在悉尼大学的这段日子里,我们适应了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也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节奏与习惯。在这里,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柔软,允许我们偶尔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学会了不必时刻紧绷神经,不必为每一个小失误而道歉,而是可以更加放松地去感受周围的一切。这种自由与从容,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愉悦。
此外,我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讨论,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这些友谊,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我人生的天空中,成为我宝贵的财富。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是这些朋友,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这份情谊,让我的访学之旅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做饭,一起在悉尼的大街小巷游走,由陌生到熟悉,成为彼此在异国他乡最熟悉的亲人,我常说,到了悉尼,我们就是互帮互助的一家人,果然不出意料,这一次研学,我们互相鼓励,互相肯定,解锁彼此的第一次,有的小伙伴是第一次做队长,有的小伙伴是第一次自己做饭,有的小伙伴是第一次做导游,有的小伙伴是第一次下水游泳,有的小伙伴是第一次尝试蒸桑拿,第一次尝试在户外BBQ………每一个尝试,都有一群小伙伴在背后支持与鼓励,你不需要担心你是孤身一人。我们敢于尝试,勇于突破自我,每一次的“第一次”,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
--张同学
访澳的第一天,我和小伙伴尝试了全英文点餐,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在Coles超市采购生活用品,货架的每一层都是英文标注的商品,为了找到我们想要的商品,只得向外国人寻求帮助,我们尽力用仅有的英语词汇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是来到这里第一次开口说英语,出了很多洋相,但也从中学到了不少。这个对话过程很有意思,不会像英语听力学习一样枯燥。这让我想到了小学课本上的英文短文对话,在那刻它跳出课本变得栩栩如生。在这个新的陌生环境当中,我和小伙伴们怀着期待和激动共同迎接着新的挑战。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沉浸在紧张而充实的学术氛围中。课程的作业展示让我第一次用英语阐述自己对物联网的见解,结合自己的专业说说新的想法,我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锻炼英语口语,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都化为了自信。数学系学长的经验分享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带我们探索了环的个数问题,那些复杂的数学逻辑在他的讲解下变得有趣易于理解。
当然,访学之旅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游走在Newtown的街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乘坐刺激的空中缆车和52度矿山火车,参观蓝色感慨自然之美,乘坐地面上的train和轮船一览海港大桥,坐在悉尼歌剧院前欣赏夕阳,躺在海德公园的草坪上沐浴阳光,吃着罗拉小镇的美味冰激凌,随处可见的鹦鹉,海鸥和垃圾鸟,踩着邦迪海滩的沙滩和海浪享受惬意,感受着悉尼大学浓厚的学习气氛和人文气息,在户外体验澳式烧烤,因为迷路而走过了一条条街道,意外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认识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外国友人,用英语和他们交流着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随着访学之旅的接近尾声,我们迎来了最后的课程展示和欢送餐会。课程虽结束了,但老师们鼓励的话语永远留在我的心中,“Don't worry about making mistakes,that's ok.”,这激励着我们勇敢的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
悉尼访学已经过去很多天,每天都有看在那里拍过的照片,仿佛这样就能短暂回到悉尼研学的时光,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激。这次悉尼访学之旅不仅让我学到了前沿的科技知识,更让我领略了异国文化的魅力与人文风情的温暖。它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记忆。
--潘同学
回首我的“扬帆海外”研学之旅,心中满溢着无尽的感慨与收获。那是我首次踏出国门,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忐忑、紧张、憧憬、兴奋,犹如小学生春游般激动得难以入眠。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迈向未知世界的勇敢一步,内心充满了对新世界的期待与不安。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难忘的瞬间。从在陌生环境中小心翼翼地用英文结账,到看着Google Maps迷路时的焦急无奈;从追公交车时的气喘吁吁,到免费乘坐train的小小惊喜;从惬意的city walk,到乘坐倾斜52度矿山火车的刺激体验;与外国老爷爷聊天时的文化碰撞,半夜煮泡面看中餐厅时的思乡之情,用熨衣板烘衣服的窘态……每一个场景都成为了我们独特的记忆。然而,最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的,是与小伙伴们和带队老师之间深厚的情谊。在异国他乡,我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当我想家时,Linda老师分享的留学经历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小伙伴们的陪伴和鼓励,让我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这份情谊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房。
除了专业课程,我还学习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和世界各国语言差异。在澳大利亚文化的课堂上,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习俗,这让我更加尊重并欣赏多元文化的魅力。而在学习世界各国语言差异的课程中,我发现了英语在不同国家间的微妙变化,这种对语言细节的敏锐洞察让我在国际交流中更加自信。
除了学习,我还被悉尼大学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下课的学生们有的去自习室学习,有的在休息室讨论作业,有的与不同的人社交,有的在草地上惬意地看书。每个人都充满自信、阳光和活力,他们不吝啬于赞美与分享,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深深地激励着我。我渴望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次研学之旅,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它让我成长,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挑战。我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感恩这次遇见,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未来无论我走到哪里,这段研学之旅的记忆都将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闪亮的星辰。
--邹同学
首先,世界广大,探索不止。该访学项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课余时间探索地方人文风光,更邀请了在悉尼留学且工作了的学姐为我们介绍澳洲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壮丽景观、地区间文化差异等等,还带我们一起进行蓝山考察和当地特色BBQ活动。这是我一次奇妙的访学学习之旅,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国外学习。乘坐飞机,跨过赤道,来到冬天的悉尼,看到晚上五点的日暮,七点的街道不似广州的热闹,大部分人已经回家了,而早上六点还很昏暗车流已络绎不绝,七点路上总能看到几个晨跑、骑行锻炼的年轻人,总能看到熟系的面孔在那儿遛狗,他们的生活看着清闲却不失规律。令人印象深刻又向往的是,走在路边,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儿,她们自由地在街道行走觅食,自由地穿飞在人群之中,不留神,便会有一只在你身旁掠过,有白鹮、鸽子、海鸥、麻雀、葵花凤头鹦鹉、笑翠鸟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文化的多元,在学术英语课上Mark和Audrey也给我们介绍了,学姐也在分享会上分享了,我们也在街头闲逛的时候切实感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在澳洲这片土地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悉尼几乎每天我都可以看到彩虹,抬头可见,低头亦可见,喷泉、街道、草坪,到处是彩虹,澳洲的文化就像是彩虹一样五彩斑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取向都在澳洲百花齐放,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包容、多元、开放的国家。
课堂上,我们常常被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或是创作,并要上台分享小组成果,一次一次的上台,一次次的展示,让我们逐渐自信,逐渐开放自己,并不是因为我们英语突然变好了,而是因为我们自信用英语表达了,我想这是我们打开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钥匙吧。非常感谢这次机会,让我们身处英语环境,大胆用英语表达,提升自己。
学习、游历之余,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便是公寓生活,当离开父母,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家的时候,吃便成了一大难题。刚开始到悉尼的几天,我们都是在外面吃的,每人每天大概30-50澳币,出门在外的消费还是有点高的,我们开始转战家里的厨房,尽管我是一名厨房新手。接下来大部分时候,我们凭借着盐、黄油、黑胡椒三位调料,锅、烤箱、微波炉三个厨具,成功煎、烤牛排、巴沙鱼、海虾、剑鱼,烤土豆,水煮玉米等等,尽管味道不是很好,但是可以吃。生活技能有了提升,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故事仍将继续---